“一箭如故,一箭鐘情”——箭牌口香糖廣告;“牙口無炎”——某牙膏廣告;“咳不容緩”——止咳藥廣告;“默默無蚊”——某殺蚊劑廣告;“無胃不至”——某治胃藥廣告……現(xiàn)如今,越來越多的廣告喜歡篡改成語,將成語中的字與廣告商品相結(jié)合,起到讓人過目不忘的效果,這種做法是創(chuàng)意新穎還是誤人子弟?
近日,記者的朋友向記者抱怨道,他正在上小學的女兒在考試測驗中將啞口無言的“啞”寫成“牙”,將“言”寫成“炎”;把無微不至的“微”寫成“胃”,一連寫錯好幾個成語,可孩子就是委屈地認為自己沒有寫錯,還說廣告上就是這么寫的。看著孩子犯這種低級的錯誤,家長真是既生氣又無奈。
隨意篡改廣告詞誤導青少年
“廣告詞借成語的音,賣自己的意,此種做法實在不可取。”市民范先生說,雖然有些諧音廣告比較有創(chuàng)意,吸引了人們的眼球,達到了較好的廣告效果,但同時也對中小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誤導。青少年現(xiàn)在正處于接受外來信息和教育的旺盛時期,他們習慣于錯誤的成語和字眼后,就會誤認為成語原本就是這樣,“義正詞嚴”地犯錯誤。
此種做法違反相關(guān)條例
隨后,記者從網(wǎng)上查找了相關(guān)的條例,1998年國家工商總局頒布了《廣告語言文字管理暫行規(guī)定》,其中規(guī)定“廣告中成語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有關(guān)規(guī)定,不得引起誤導。”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》中也規(guī)定,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和違背社會良好風尚?!?a href="/page/article/search.asp?query=廣告" target="_blank" title="廣告">廣告審查標準》中規(guī)定:廣告中語言、文字的表述必須真實、規(guī)范、健康、文明、不得欺騙或誤導公眾。
其實,中國成語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語言“珍寶”,每一個成語都有其確切的來歷故事和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環(huán)境,青少年在學習成語的時候,必須要參透成語形成的文化背景和環(huán)境,否則便很難正確地理解和掌握該成語,一旦成語的漢字組成因諧音有所改變,文化背景及其所處的環(huán)境便立刻隨之改變,這樣就很難再有原先成語的固有內(nèi)涵了。
廣告制作的各種挑戰(zhàn)05.30 調(diào)查顯示人人都愛臉譜 但廣告投放或是雞肋07.04 誰家的廣告牌?快認領07.03 美國平面媒體的2012:廣告將被網(wǎng)絡廣告超越01.31 王老吉千億商標歸屬仍撲朔迷離 或和解收場01.17 海南冬季房博會開發(fā)商大打“促銷牌” 第一天成交70套01.02
上海逸晨廣告有限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 ? 2009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 滬ICP備08101459號